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、光绪年间。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,耗银20万两建成,取《论语》"兄弟怡怡"句意,名曰怡园。该园由顾文彬之子顾承主持营造,画家任阜长、顾芸、王云、范印泉、程庭鹭等参与筹划设计,园中一石一亭均先拟出稿本,待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。园成之后,江南名士多来雅集,名盛一时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顾承之子顾鹤逸与吴大、陆廉夫、郑文焯、吴昌硕等创怡园画集于园中。顾鹤逸病逝后,园渐衰落。日伪时期,破坏尤甚,园中古玩字画被劫掠一空。40年代,怡园百戏杂陈,成为游乐场所,有"苏州大世界"之称。1949年9月,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第九团团部一度驻此。1950年《新苏州报》社设此。1953年12月,顾鹤逸之子顾公硕等将怡园献给国家。驻用单位迁出,市政府拨款维修后开放游览。怡园现有面积6270平方米,占地不大,但能吸取各园之长,巧置山水,自成一格。园布局以复廊为界隔东西两部,中以复廊相隔,东部以建筑为主,庭院中置湖石、植花木,西部水池居中,环以假山、花木、建筑。在造园艺术上,怡园能博采诸园景物,如复廊仿沧浪亭,水池效网师园,假山学环秀山庄,洞壑摹狮子林,旱船拟拙政园。布局自然,亭榭廊舫小巧雅致,山池花木疏朗宜人,堪称园中精品。西部,以拙政中园为蓝本,北掘地为池,池南——园中心位置是藕鱼榭主体建筑。西北部叠石参照环秀山庄,狮安邱壑、磴道奇曲、洞窟诡异。建筑有"碧梧栖凤馆"、"画舫斋"、"牡丹厅"、"面壁亭"、"小沧浪"、"螺髻亭"、"金栗亭"诸人文景观,特别是嵌入长廊墙体的书条石书法艺术成为苏州诸园之冠。怡园主要建筑景点有玉延亭、四时潇洒亭、坡仙琴管(石听琴室)、拜石轩(岁寒草庐)、石舫、锁绿轩、金栗亭、南雪亭、藕香榭(锄月轩)、碧梧栖凤、面壁亭、画舫斋、湛露堂、螺髻亭、小沧浪等。怡园厅堂简介:一、玉延亭——此处原有一片竹林,取"万竿戛玉、一笠延秋"诗意而名。"万竿戛玉"即风吹竹林摇摆而发出玉石响声。玉延亭中有石刻对联:"静坐参令妙,清潭适我情",为明代董其昌草书,与四时潇洒亭一起形成了以竹为中心的艺术氛围。这也是园主人所追求的"清雅脱俗,潇洒自如"人生境界的体现,从而拉开了以"怡"为主题的全国的序幕。由玉延亭向前,走廊的壁上嵌有我国历代名家王羲之、怀素、米帝等的书法石刻多方,称为"怡园法帖",在书法艺术上有一定的借鉴价值。二、坡仙琴馆——石听琴室室分东西两部,东为"坡仙琴馆",悬吴云手书额并加跋,旧藏宋代苏东坡"玉涧流泉琴",并图东坡小像,故名。西即"石听琴室",昔顾文彬得翁方纲手书"石听琴室"旧额,加跋悬于宅内。庭中角湖石如伛偻老人作俯首听琴状。三、拜石轩——岁寒草庐宋米芾爱石成癖,见怪石即拜,故称为"米颠拜石",此轩北面庭院多奇石,特名"拜石轩"。南面天井遍植松柏、冬青、方竹、山茶,皆经冬不凋,凌寒独茂,故又称"岁寒草庐"。方竹为怡园特色之一。四、石舫——此室外两面皆湖石,屋作舫形,室内家具原均系白石砍削成,故名"石舫",又称"白石精舍"。五、画舫斋——松籁阁此斋作画舫形,帮名。旧时斋北为一片松林,绿溪种樱桃、紫薇、石榴、梅杏之树,花开四时不绝,落英缤纷,松荫满径,为园中幽处,曲园先生摘司空表圣句颜之曰:"碧涧之曲,古松之阴"。六、碧梧楼凤馆——馆取白居易"楼凤安于梧,潜鱼东于藻。"诗名而名,吴观乐书匾跋曰:"新桐初到么凤迟来,徒倚绿阴,渺渺兮予怀也。"馆藏桐荫深处,桐下植凤尾竹,以符馆意。七、面壁亭——旧传"达摩折苇渡江,止嵩山少林寺,终日面壁而坐。"此亭面对石壁,壁间有镜,使人面壁对镜,故名。八、太湖石峰——这些奇形怪状的峰石引发人们各种象形的联想,成为古代文人崇拜的圣物。九、画舫斋——为旱船。船头部分深入水池,斋前水面虽小,却有画舫泊于船坞的意趣。十、厅前花台——厅南半部前设花台,植四色花卉,仲春时节,牡丹盛开,春色满园。十一、小沧浪亭——亭为六角形,仅在朝北的一面设壁,上开六角形漏窗。立于亭中可纵览全园景色。十二、藕香榭内景——窗棂外形优美,造型与构图极具特色。窗大而外中美景极易映入眼帘。此榭内部作鸳鸯厅形式。十三、复廊——怡园分东、西两部分,复廊位于东西两部分之间。复廊上有若干漏窗,两面可相互借景,设计奇巧,令人称奇。
历史文化
怡园建于清代晚期1874-1882年。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,耗银20万两建成,取《论语》“兄弟怡怡”句意,名曰怡园。该园由顾文彬第三子顾承主持营造,画家任阜长、顾芸、王云、范印泉、程庭鹭等参与筹划设计,园中一石一亭均先拟出稿本,待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。园成之后,江南名士多来雅集,名盛一时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顾承之子顾鹤逸与吴大、陆廉夫、郑文焯、吴昌硕等创怡园画集于园中。1919年仲秋,怡园园主为弘扬琴文化,与琴家叶璋伯、吴浸阳、吴兰荪等人,特邀上海、扬州、重庆、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,相聚怡园举行琴会,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。自此,“怡园琴会”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。1935年,琴家在怡园雅集,为大兴琴学,弘扬交流,琴家倡议成立“今虞琴社”。然而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,怡园琴会渐渐消声哑音。顾鹤逸病逝后,园渐衰落。日伪时期,破坏尤甚,园中古玩字画被劫掠一空。40年代,怡园百戏杂陈,成为游乐场所,有“苏州大世界”之称。1949年9月,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第九团团部一度驻此。1950年《新苏州报》社设此。1953年12月,顾鹤逸之子顾公硕等将怡园献给国家。驻用单位迁出,市政府拨款维修后开放游览。1992年,享誉国内外古琴界的著名古琴家、吴门琴派的代表人物吴兆基,著名古琴家徐中伟、叶名佩,及吴门琴社琴友十余人欣然应邀,再续怡园琴会,绝响多年的古琴声又在怡园回响,延绵至今。
风土人情
怡园的兴建,有一个传说。当时,朝中有人向皇上密报,言赵进美在其故乡益都县颜神镇大兴土木修建宫殿,其规模与皇宫一般。皇上大怒,即刻差人连夜前往打探虚实。此消息被赵家所知,他们连夜将园中的一座大殿取名为“吕祖祠”,来人无获而归,赵家幸免于难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旺季门票:15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9:00-18:3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